用政策和培训“托起”植保无人机
春来多捉一个蛾,秋后多收谷一箩。”春耕春管时节,防治病虫害是关键。而在某县乡下,不少农民不再卷着裤腿,背着药箱,在田里忙农活,而是当起了“甩手掌柜”。
“打药过去是村民的老大难,村里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,背药箱打药,人难找,工钱高。”相信不少农民工说过类似的话,“让在外打工的孩子们回来的话,来回路费和误工费就得上千元,划不来。”
如今大家不用发愁了,随着国内植保无人机的兴起。据农民告诉我们,操控着无人机轰轰地掠过麦田,“我们家从前年起,就把打药的活交给了无人机,几分钟能作业一亩地,俺彻底轻松了!”
农民能不能用得起植保无人机?县里充分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,和农民结成对子,通过租赁、免息借款等方式,让农民用得起无人机,并开展技术培训,帮助他们深度融入无人机植保产业。在政策帮助下,不少老百姓购置了无人机,不仅轻松搞定自家的地,还接了不少附近村民的订单,一年挣赚了不少钱,尝到了甜头。政策鼓励,一批新型农民快速成长。
除了植保无人机对农业全产业链升级都有带动作用。未来农业的大方向是精准农业。种植大户经营管理上千亩的田地,每块地的庄稼长得怎么样?有没有病虫害?靠人眼看不过来。现在无人机带着高清摄像头,想看哪里的庄稼长势,就飞到哪里,实时回传高清图像,农作物生长状况一目了然。据介绍,无人机在杂交授粉、农业遥感、近地面物联网信息采集、病虫害的侦查与诊断等方面,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,市场规模非常可观。

如有问题请联系18653751230(微信同号)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://www.99weimob.com/a/xinwendongtai/103.html否则视为侵权!